预算10万买电车,不想陷入“取舍困境”,年轻消费者该如何选?
预算10万内选纯电两厢车,年轻人常陷入“取舍困境”,想要通勤灵活又怕驾控乏力,想有实用配置又担心科技掉队,偶尔载物还得顾虑空间,说实话挺难的。不过刚上市的全新MG4用6.58-9.98万元的限时补贴价,叠加年轻化设计,展现了不错诚意,但它的核心产品力是否真的“全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年轻人喜欢的运动风格
年轻人选车先看“眼缘”,全新MG4无疑可以精准踩中审美。4395mm车长、2750mm轴距属紧凑型两厢车,视觉上“宽体低趴”姿态既显运动,也为空间与操控铺垫,同时MG4敢做低车身,算是对设计比例的一种自信。细节方面,全新MG4前包围沿用MG Cyberster敞篷电跑设计语言,静止时也显“战斗感”,这在10万内纯电两厢车里属差异化优势。
全新MG4车尾箭头符号尾灯与Cyberster呼应,贯穿式LED尾灯+立体化后包围强化运动感,底部哑铃型设计拉低视觉重心,整体看去,全新MG4未堆砌复杂元素,靠比例与细节传承做出同价位少有的“高级感”,满足了年轻人“不撞款、有个性”的需求。

能跷二郎腿的后排空间
外形是“面子”,空间是“里子”。全新MG4有着4395×1842×1551mm车身尺寸、2750mm轴距,同级中属“越级”,轴距比主流车型多50mm+,宽度多70mm+,为空间留足余量。更关键的是空间利用率,得房率93.8%,实际体验比参数更直观。
例如后排空间表现,全新MG4膝部空间107mm(同级平均约为61mm),180cm乘客坐进去膝部距前排仍有一拳多,跷二郎腿无压力,头部空间957mm不压抑,27度座椅角度贴合人体工学,和很多B级车表现几乎一致,且纯平地板消除中间座位“鸡肋感”,满员实用性提升不少。

一般空间宽敞的两厢车,往往无法兼顾储物,但全新MG4是个例外,后备厢标准容积471L,可放3个24寸行李箱,下层98L下沉空间适合放折叠婴儿车或隐私物品。并且还提供了“三层立体结构”,两侧置物网兜固定小物件,拿掉地毯后最大进深1589mm、宽1300mm,能塞6个20寸行李箱;第二排4:6放倒后空间拓展至1362L,只看数据,其实和很多A级SUV储物能力一样了,可以很好兼顾通勤与家庭使用。
内饰不跟风特斯拉“大平层”
为了避免内饰塑料感,7万多的小车会通常会走“极简风”。相比之下,全新MG4打破常规,座舱靠层次感与用料显质感。细节上,它也未跟风特斯拉“大平层”,而是分层处理,左右箭头状出风口视觉引导性强、显立体。用料上,常接触区域用软质包裹,搭配大量银色饰件(如空调按键、出风口饰条),饰条橙色斜纹设计添活力,避免沉闷。
与此同时,全新MG4的出风口保留风挡拨片,加镀铬饰条与滚边花纹,提升精致度不破坏整体感;实体空调按键方便盲操,反馈清晰;储物格分区合理,手机、水杯各有位置。整体看,内饰在“质感”与“实用”间找到了平衡,不堆配置,足够贴合实际使用需求。

另外一方面,10万内纯电车科技常是短板,但全新MG4有突破。高配15.6英寸悬浮式大屏(2.5K分辨率),搭配7英寸液晶仪表,核心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多是20万级车型搭载),算力不错,车机切换导航、语音控制无卡顿,能很好避免开车时“较劲”。同时 MG×OPPO智行互联是亮点,支持九大场景联动、双生态兼容,手机语音备车可提前调温,无感钥匙靠近解锁,导航摇一摇流转至车机(中途切回手机),语音召唤泊车应对窄车位。这些功能无“花架子”,均围绕日常场景设计,比同级很多小车都更好用。

120kW电机超车很轻松
动力一般不是10万内电车的优势,消费者对此也会很包容,够用就好,但全新MG4还是带来了惊喜,标配了120kW六合一电驱,参数优于同级,实际加速0-50km/h仅3秒,如果是年轻人选车这会是一个加分项。
续航方面,全新MG4提供42.8kWh(CLTC 437km)、53.9kWh(530km)版本,都是主流水平,快充30%-80%仅20分钟,补能上也无需担心。值得注意的是,全新MG4还将带来半固态电池版本,除了提升低温续航与寿命,利好北方用户之外,给到10万左右的价格,似乎更有吸引力,毕竟相比当下很多新势力宣传的半固态电池版本动辄大几十万的售价,全新MG4的半固态电池版本亲名的有些不可思议,普通家庭完全消费得起。

写在最后:
从全方位体验来看,全新MG4确实做到了“10万内少有的全能”,外形有设计感,空间够实用,内饰有质感,科技配置够贴心,动力续航也能满足日常需求。它没有在某个维度 “偏科”,而是均衡地覆盖了年轻人的需求,无论是个人通勤,还是家庭使用,都能应对。不过,选车终究是 “因人而异”,如果有兴趣,建议还是亲自去开一开,毕竟动力感受、空间大小、车机操作这些,只有亲身接触才能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6.58-9.98万元这个价位段,全新MG4的综合产品力确实有竞争力,能给消费者提供了“不用做减法” 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