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秋:首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实现做B级车的理想
3月29日,参加上汽乘用车领导专访的时候已经是8点多了,之后由于李潮老师又临时增加了一个问题,导致"拖堂",结束的时候已经9点25分。等我们从安亭驱车近40公里回到市区,已经10点半了,比较疲惫。令我欣慰的是,上汽乘用车这几位领导的发言还是有很多干货,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还是给人不少启发,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车企领导的专访一般很少有亮点,因为领导们讲话比较保守,也比较谨慎,基本属于正确但是信息量少、不好写稿的话。上周五晚上我参加了全新荣威i6 PLUS上市发布会的领导专访,几位管理层的务实和敢言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上汽乘用车的"掌门人"王晓秋一席坦诚务实而有思辨力的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
举个例子,关于产品研发方面,王晓秋是这么说的,"2014年6月份我回到荣威的时候,是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还没兼任技术中心主任。张觉慧总当时在做荣威i6的平台,现在我们内部叫它A架构,我看了之后,把他们东西全部否定,因为他们当时没有考虑成本,没有考虑到用户和市场,如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能面对市场,那么这个平台就没有价值。"王晓秋的这番话是大实话,听上去简单,执行起来却难度不小。

从荣威i6 PLUS在品质方面的升级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来看,这款车应该在市场上具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当然,如果考虑到今年严峻的市场形势,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市占率的下降、合资品牌的渠道下沉和价格下攻这几个因素来看,自主品牌的确面临着极大的市场压力,荣威也不例外。
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荣威i6 PLUS这次采用有效的价格策略,包括产品力的提升,再辅之以体系竞争力的养成,上汽乘用车在应对市场困境时手中的牌会多一些,胜算的把握相对也会大一些。
▼
“活下来”永远是第一条
经过了十多年厂商之间的关系和利益磨合,主机厂和经销商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市场化,地位趋于平等,简而言之,就是经销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实际,你不能给他带来利益他就不会把你当回事。
当晚,荣威i6 PLUS的价格刚开始公布指导价的时候,经销商区域鸦雀无声,没有掌声,表情木然。而当王晓秋宣布两万元价格优惠的"震撼弹"的时候,经销商仿佛从梦中醒来,使劲鼓起掌来,并大声叫好。而那些没有到场的经销商通过网络直播也在第一时间获知了这个令他们惊喜的价格。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
在接受采访时,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拿着手机讲了一个插曲,河南驻马店力盛汽销公司的投资人刘双全给他发了一个消息:“今天没到场,在看视频直播,越看越激动,看到两万块,眼泪流下来,很上乘。”“很上乘”,这不仅是谐音,也表达了经销商对荣威i6 PLUS价格的认可,他们终于等到了一款产品力和价格力都很具有竞争力的轿车产品(也就是俞经民常说的品价比),也意味着一款具有赚钱潜质的产品来到了。
为什么要采用这么具有杀伤力的价格策略?这个价格策略既具有攻击性,也具有危险性(笔者认为,这个价格对自己的利润结构和成本控制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客观上,荣威i6 PLUS推出这个震撼价格,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形势严峻,另外一方面荣威也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再不祭出“撒手锏”,市场机会瞬间即逝,就会很被动,渠道信心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价格低廉是否会影响品牌的高度”这个问题,王晓秋很直白:“今天的汽车市场已经非常严峻了,我们要先‘活下来’,‘活下来’永远是第一条。今天全新荣威i6 PLUS直降两万,我们对这款车的销量预期还是比较好的。现在这个市场,‘活下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中国品牌销量从去年上半年就开始下降,很多车企都顶不住了,但是我希望我们能够始终站在这里,任何时候‘活着’都更有意义。”
王晓秋认为,“活下去”对于合资和中国品牌都是一样需要应对的问题:“‘活下去’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不论是合资品牌还是中国品牌,整个中国市场竞争,大家也可以看到,非常激烈,拼的还是竞争力,合资品牌跟中国品牌各有优势。合资企业的优势是在全球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相对简单,但他们的决策链更长、效率更低。”
关于海外市场,王晓秋介绍说:“我们之前内部讨论过如何和韩系车竞争海外市场,我们就和它们拼价格,便宜百分之二到三。”中国品牌在海外和韩系车的价差只有2%-3%,这说明中国品牌已经具有相当的品牌基础和溢价能力(当然,这种情况目前仅限于MG等少数几个中国品牌)。

现在再来分析荣威i6 PLUS的价格,1.6L系列共计6款车的最终价格为6.98-9.48万元,1.5T系列有3款,价格为9.98-11.98万元。这个价格的分寸拿捏得很精准,和竞品相比基本处于严丝合缝的“贴身近战”的情况。
譬如,合资系列里面品牌力相对较弱的北京现代的领动,其1.6L系列的终端起价为7.18万元左右,只比荣威i6 PLUS的1.6L系列略高2000元。而荣威i6 PLUS凭借“朗逸的升级版”的强大的产品力背书,对于韩系、法系等合资竞品都形成了强大的产品攻势。如果考虑到俞经民所说的荣威i6 PLUS在颜值、互联、品质、动力、舒适(车身尺寸)、安全这六个方面的卖点和丰富配置,荣威i6 PLUS基本上是以"朗逸的升级版"的姿态降维打击这些竞品了。

(上汽集团乘用车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觉慧)
上汽集团乘用车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觉慧对此表示:“全新荣威i6 PLUS的车身尺寸、定位都是A+级,这是因为我当时就觉得,我是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比,车就是要大一号,所以现在我们全新荣威i6 PLUS的尺寸,基本上远远超过朗逸,已经接近帕萨特,但我们的定位还是做成‘朗逸的升级版’。”
一方面是对合资竞品,另外一方面是针对自主品牌里的主流产品,包括帝豪GL、长安逸动等。荣威i6 PLUS的价格和它们相较,基本处于一个价格区间,稍微高出数千元。拿帝豪GL来说,其1.8L系列的终端优惠价格大致在6.88-8.68万元(汽车之家数据),比荣威i6 PLUS的1.6L系列略低一点。考虑到荣威i6 PLUS的产品力水平和上汽的品牌背书,买家对于两者在终端的价格差异也是能够理解的。
▼
荣威i6 PLUS:朗逸的升级版
谈及荣威i6 PLUS的产品竞争力,俞经民显然是信心满满:“PLUS精神是给用户带来‘大’‘赞’‘6’全方面的体验,每一个方面都经得起大家的盘。我们刚刚介绍了六个方面,其实由于时间有限,不如在自己团队内部沟通的时候讲的那么精细,因为可以盘的地方实在太多,比如颜值是不是比朗逸PLUS更高?功能是不是更实用?舒适度、动力感、智能互联相融合,可以升级的最强语音和最强地图,还有智能化安全、融合式的AliOS、最强动力、最低油耗等等,希望给到用户的是最好的品质。”

营销口信心满满,产品研发部门也是底气十足。
作为荣威i6 PLUS的产品经理,上汽集团乘用车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