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一周亏40万元,但特斯拉在中国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特斯拉在收入报告里提到了“通过本地制造,它们可以为当地客户提供售价更低的Model 3车型”,而这个本地制造,值得就是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

作为外资股比放开后首家在中国开设的全资外国汽车公司,在上海超级工厂开始建设后马斯克就来到了中国,显然特斯拉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抓住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
国产→降低售价→提升销量,这和人们预想的一样看起来合情合理,不过在前几天却出现了变数。3月1日,特斯拉突然宣布全系调价,和之前不同的是因为调价幅度过大,特斯拉这次调价不仅上了热搜还引发了车主大规模维权。那么特斯拉降价,到底是好是坏呢?
最大降幅引发维权

售价最便宜的Model 3降幅并不算大,在2.6万-4.4万元之间,Model S的降幅更大,达到了1.14万-27.75万元,Model X的降幅最大,最低的都达到了17.43万元,其中P100D(狂暴加速性能版)直接降价34.11万元。

就以降价幅度最大的Model X的P100D车型为例,算上各种税费成本的话,直接的损失已经达到了40万元。也正是降幅太大,导致了车主集体维权的情况出现。不过对于这种维权,麻辣车事的观点也很明确,就是不合理。
首先,从一个公司的角度来说任何公司都想着自家的产品能卖高价,显然不断降价也是特斯拉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其实从特斯拉进入中国开始,旗下所有车型的售价一向都是比较透明的,而且各车型的定价也都有理有据,所以在特斯拉降价后给它扣上利润高、价格高的帽子,其实特斯拉也挺冤的。

而对于往上流传的要求退还差价的文件,其实挺有意思的。出自律师之手的函件,只字不提法律,倒是大打感情牌,很明显就是自知理亏但是又不甘心,所以偷换概念。其实换个角度来看,降价就要求退差价的话,那前不久因为关税涨价,如果特斯拉要求消费者补差价,那又有多少人会接受呢?
大概率继续降价

其次,抛开这部分要求维权的消费者不说,降价实际上对特斯拉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首先,特斯拉Model 3在北美市场的起售价仅为3.5万美元,而特斯拉的目标就是国产后将Model 3的售价带入30万元的价位区间,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年年末国产的Model 3上市后,对于溢价不少的偏高端的那部分中国品牌的打击是巨大的。
其次,虽然这次大幅度降价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但是每次降价后换来的都是增长的订单,这点是没法改变的。而且从昨天开始,特斯拉也已经逐步开始关停第一批线下门店,而这一系列动作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削减成本。

关闭门店带来的高出就是能够拉低车辆的平均价格,对于特斯拉其实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统计。去年Model 3一款车型的销售情况来看,其中有接近80%的消费者是没有经过试驾的,基于这种统计数据,特斯拉认为纯线上的销售完全可以代替线下门店,这部分成本也对拉低产品售价有积极的作用。

而中国车市的最大不同,就是消费者们对于传统4S店渠道的依赖性,如果没有试乘试驾,相信很多中国消费者并不乐于接受,所以特斯拉以后在中国会不会完全采用线上的销售还不确定。不过能确定的是,如果大部分门店被关闭,这部分成本有有效被利用到终端售价的话,30万不到的Model 3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毕竟从几年前到现在来看,新能源车还没有解决各种焦虑问题,而在市场补贴逐渐消失的环境下,未来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不管怎么说,对于消费者们其实是好事,因为更好更便宜的电动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