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 V23改装家族登陆成都车展,一场属于年轻人的“赛博革命”正在发生
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在这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盛会中,iCAR品牌以一场高能、多元的改装主题发布会,再度成为焦点。iCAR V23赛博版迎来首秀,V23多版型改装家族集体亮相,中文名全球征集启动,iCAR Life严选商城上线一系列动作背后,是iCAR正在以“生态化”、“共创化”、“个性化”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汽车品牌与用户关系。
不只是车,更是一种态度
iCAR V23赛博版的亮相,无疑是本次车展iCAR展台的最大亮点。作为中国首款纯电赛博风格SUV,它并没有停留在外观的炫技层面,而是从设计语言、漆面工艺、功能配置乃至内饰材质,都贯彻了“机能美学”的理念。
哑光银原厂漆面、宽体前杠、车顶一体化平台、矩阵射灯、“Y”字尾窗拉花……这些看似张扬的细节,实际都服务于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一辆电动车,同样具备燃油时代改装文化的灵魂与表达欲。iCAR并没有让用户自己去“后改”,而是直接提供“前装改装方案”,从出厂那一刻就做到合法、合规、高品质、高完成度。这是一种对政策的理解,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内饰同样延续外部的机械艺术感。“幻境白”主题配色,配合超纤耐污面料、仿麂皮与电镀饰件,构建出洁净而冷冽的座舱氛围。它不追求豪华,而是追求一种“属于未来的实用主义”。正如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苏峻博士所言:“V23是年轻人的情绪盲盒。”它装的不是配置,是情绪;不是出行工具,是生活态度。
从“千车一面”到“一车千面”
如果说V23赛博版是iCAR改装文化的旗舰表达,那么展台上同时亮相的V23复古版、军迷版、咖啡版等多场景改装车型,则是对“用户共创”理念的实体化诠释。
iCAR并没有把“改装”局限在品牌方自己的设计工房里,而是真正把它开放给用户。在首届iCAR玩车嘉年华中,用户作品与苏峻博士亲自操刀的改装车同台展出,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风格之别。这种平等、开放、多元的展出方式,背后是iCAR对“改装”的重新理解:它不是性能的升级,而是个性的外化;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多数人的参与。
iCAR在展台设置的“改装会客厅”、“快闪秀”等互动环节,也进一步拉低了改装文化的参与门槛。哪怕你从未接触过改装,也能在这里感受到“动手创造”的乐趣。而联合小红书发起的七夕主题打卡,更是把改装文化从展台延伸至社交网络,完成线上线下的闭环传播。
iCAR的“1+N”生态野心
iCAR的视野并未停留在车上。车展期间上线的iCAR Life严选商城,标志着其生态版图正式从车辆拓展至生活方式。
定制合金车模、联名折叠自行车、定制数码套装……这些产品并非随意推出的周边,而是紧紧围绕“玩车人群”和“户外场景”展开。它们与V23的调性高度一致,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用户 identity 系统:你开的车、用的东西、参与的活动,都属于同一个文化谱系。
这种“1+N”的生态思路,非常接近如今消费电子与潮流品牌的打法。车不再是独立的商品,而是整个生活方式的入口与枢纽。iCAR正在尝试的,是以车为原点,构建一个可持续运营的用户社群和商业生态。
写在最后
2025年是iCAR全球化元年,海外品牌“iCAUR”也已发布。依托奇瑞集团的体系力支撑,iCAR正在推进“产品 + 生态 + 文化”三位一体的出海模式。V23、以及未来将推出的V/X/S三大系列共6款新车,都将承载这一使命。
成都车展只是iCAR生态布局的一个切片。但从这个切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清晰的信号:iCAR不仅要造不一样的车,更要做不一样的品牌——一个真正由用户定义、由生态支撑、由文化驱动的品牌。
它不是要成为下一个谁,而是要第一个成为i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