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构建改装新生态,用个性、合理的方式出击,体验DIY的快感
4月20日,iCAR以一场“硬核实力×开放生态”为主题的春季发布会,重新定义了汽车改装文化的边界。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同质化的背景下,iCAR以V23车型为核心,推出复古情怀套件、前装/后装生态体系及三方共创计划,打造了一个集“情怀、个性、技术、生态”于一体的全场景改装生态。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升级,更是一场关于汽车产业价值链重构的深度实验。
经典IP的现代化演绎
iCARV23复古情怀套件的设计逻辑,跳出了传统“复刻经典”的框架,转而以“经典基因+机能美学”为核心,实现了历史符号与现代功能的融合。
设计哲学:从“致敬”到“进化”
哑光绿军衣、复古前格栅、19吋AT全地形轮胎等元素,并非简单堆砌经典越野车符号,而是通过技术迭代赋予其功能性价值。例如,复古格栅优化了进气设计以提升电机散热效率;机盖射灯采用防雾防眩光技术,增强恶劣天气下的照明穿透性。这种设计理念将情怀转化为实用价值,避免了“为复古而复古”的行业通病。
工业验证:品质与美学的双重保障
防擦条选用高韧性材质与熏黑工艺,兼顾抗剐蹭能力与视觉张力;AT轮胎通过全宽胎面减震层设计,平衡复杂路况抓地力与日常驾驶舒适性。每一处改装细节均经过严苛测试,确保用户无需在“颜值”与“性能”之间妥协。
个性表达的“合法化”路径
iCAR将改装需求前置于购车环节,通过官方前装体系解决了个性化与合规性的矛盾,开辟了一条“合法改装”的创新路径。
可视化选装:用户主导的定制体验
官方App的3D可视化系统支持实时预览轮眉、中网及轮毂组合效果,实现“所见即所得”。例如,高亮黑轮眉与前中网熊猫撞色设计可适配7种车身颜色;19吋复古越野轮毂(配AT胎)专为四驱版打造,而21吋分色五幅轮毂则开放DIY空间。这种模式既降低了用户决策成本,又规避了后期改装的法律风险。
从“功能需求”到“情感符号”
iCAR前装体系的核心逻辑在于,将汽车从“工具属性”升维为“情感载体”。通过官方认证的改装件,用户无需牺牲质保或安全性,即可将车辆转化为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媒介。这种“合法生长”的生态,或将成为破解国内改装政策桎梏的范本。
三方共创的“共赢飞轮”
iCAR以V23为平台,构建了一个“用户品牌第三方”联动的开放生态,重新定义了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硬件接口标准化:无限拓展潜力
原厂预留的1/4螺丝接口、车顶架快拆设计等,为后装市场提供了硬件基础。例如,“旅行穿越套装”包含5D透镜射灯(216颗LED光源、IP67防水)与铝合金车顶架,售价仅6200元,兼具性价比与专业性。
第三方共创:生态活力的核心引擎
与车造西漫、哇塞新能源等品牌合作开发的A/B柱上车把手、模块化侧背包、全铝爬梯等产品,通过官方商城精准触达越野社群。iCAR为第三方提供设计、测试、营销全链路支持,形成“品牌背书+创意孵化”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中小厂商的入局门槛,更通过生态多样性反哺用户需求,形成增长飞轮。
个性化生态的底层支撑
iCARV23的改装生态并非空中楼阁,其背后是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的强力支撑。
全场景OTA:让车辆“持续进化”
最新升级的高速NOA领航系统,基于地平线J3+TDA4双芯片与5R5V12U感知冗余方案,实现自主超车、智能避障与弯道减速;智能座舱新增无线CarPlay、独立音乐入口及轻量化应用,优化人机交互逻辑。技术迭代与改装生态的协同,让V23成为一台“可生长的汽车”。
安全冗余:个性化不改硬核底线
无论是改装套件的工业验证,还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预判(如横向避让0.3米危险区),iCAR始终将可靠性作为生态拓展的前提。这种“无短板有强项”的产品逻辑,为个性化市场树立了技术标杆。
从“造车”到“造生态”的范式革命
iCAR的全场景改装生态,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一个战场——生态化用户运营。
用户主导:重构生产关系
通过前装选装、三方共创、OTA升级,iCAR将用户从“消费者”转变为“参与者”,甚至“共创者”。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主机厂“闭门造车”的惯性,让产品真正成为用户生活的延伸。
生态共赢:开辟增量市场
在存量竞争时代,iCAR以改装生态切入细分市场,通过开放合作激活长尾需求,为行业提供了“差异化破局”的新思路。其商业逻辑或将成为新能源车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关键跳板。
写在最后
iCARV23的生态实践,不仅是一场关于改装文化的复兴,更是一次对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颠覆。当汽车从“工业产品”进化为“可生长、可共创的生态载体”,个性化出行才能真正摆脱小众标签,走向大众市场的星辰大海。未来,iCAR若能持续深化“科技平权”理念,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