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向上”光喊口号可不行,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实现?
?不难发现,近两年不少自主品牌都在高呼“品牌向上”。有些走起了高端路线,如长城推出WEY、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打造领克;有些换了新车标,如奔腾、红旗、比亚迪等;有些则进行转型,如欧尚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并推出全新科赛和科尚……。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品牌向上”?

摘掉“低端”帽子走高端
自主品牌曾经是落魄的,不论是外观设计、内在配置还是做工品质等方面,都与合资车企差距明显,主要的消费群体也基本上是低端消费者。不过近几年,自主品牌的进步有目共睹,其中更有不少品牌成功摘掉了“低端”的帽子,走起高端路线。
最典型的代表当属长城的WEY和吉利的领克,甚至可以说这两个子品牌在各个方面已经不输合资品牌。除了保证基本的质量外,外观设计、内饰豪华感、配置科技性、甚至是操控性能上,都下了不少功夫。

这些都是自主品牌的自我提升,主要体现在对车辆高级感的营造、自主原创的设计、以及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上。而这些提升,也确实起到了“品牌向上”的作用。
品牌向上,单靠换标是远远不够的
试图通过换车标达到品牌向上的自主品牌也不少,尤其近两年不少自主品牌都在扎堆换车标。而换标也确实是自主品牌实现品牌向上的策略之一,对于提升品牌定位、摒弃廉价感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
曾经的比亚迪、吉利、奔腾等都通过换车标让整个品牌调性发生变化,就连销量也上升了好几个层次。不过单靠换标就想迎来市场的重新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其背后还要有强大的产品背书。
拿宝骏来说,宝骏为了冲击高端,也换上了钻石标,但其首款高端车型宝骏RS-5依旧没有成功,这与宝骏并未真正摆脱“廉价印象”不无关系,也与RS-5相比竞品并不出彩的产品表现不无关系。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想要实现品牌向上,首要解决的应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质量、技术等核心优势上下功夫,而绝非仅依靠换标就想实现。
高呼品牌向上的大军中,不乏“口嗨”者
当然,在高呼品牌向上的大军中,也不乏一些“口嗨”者,它们实际上只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属某些造车新势力。
新能源汽车近些年来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新宠,这也让造车新势力在诞生之初便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更有不少造车新势力自诩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向上的使命承担者,而在现实中,却惨遭打脸。
比如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头号玩家,蔚来是率先完成交付的品牌之一,本该承担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冲刺高端的重任,但接二连三的自燃事件却让蔚来汽车成为了笑话,这样的蔚来,连基本的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更别提带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实现向上。

?
新能源汽车本该拥有绝佳的突破机会,甚至极大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秘密武器”,但纵观国内目前的造车新势力,要么开发技术滞后、要么过度依赖政策补贴、要么停留在PPT阶段、要么质量不过关,真正让大家心里有足够底气的企业,五根手指头都数不出来。
总结:
品牌向上绝非说说而已,也绝非换个车标而已,就连推出高端子品牌也只能算作其中一环而已,真正要提高品牌高度,需要“由内而外”进行修炼,提高产品的硬核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