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影响行业改变 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 接下来谁会接棒?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成为2025年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因素,行业首次迎来车企对高阶功能的“全责承诺”。比亚迪近日宣布,其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型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媲美L4级别的智能泊车技术,并开创性地承诺对中国市场用户承担该场景下的全部安全责任。这一突破彻底解决了当前智驾领域责任划分模糊的痛点——根据国际标准,L4级自动驾驶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如封闭停车场)可实现“脱手脱眼脱脑”操作,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为智能泊车兜底。而此前行业普遍存在责任界定不清的问题,消费者往往需自行承担智驾风险。

比亚迪明确划定了责任边界:当用户使用“天神之眼”进行智能泊车时,因系统异常或算法失误导致的车辆维修费、第三方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赔偿,均由车企承担。例如泊车中未识别到障碍物发生碰撞,或剐蹭邻车产生的赔偿,用户无需启动保险流程,可直接通过比亚迪售后渠道处理。但人为责任(如在禁停区强行泊车)不在兜底范围内。这种机制不仅避免用户因智驾事故导致的保费上涨,更将传统需数月扯皮的权责纠纷压缩至72小时内解决。

技术突破支撑了责任承诺。通过史上最大规模OTA升级,“天神之眼”系统在泊车场景实现三大革新:新增三速调节模式(适应不同熟练度用户)、车头直入功能(解决车头朝内泊车难题)、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应对中国复杂停车环境),同时对悬空障碍物识别率提升40%。实测显示,在路灯昏暗的老旧小区,系统可精准识别空调外机等低矮障碍,并在车身仅余30厘米间隙的窄车位完成28秒极速泊入。行车与安全能力同步进化:系统新增加塞预警功能,遇前车强行变道自动触发声光警示;AEB紧急制动实现夜间80km/h对两轮车侵入100%刹停,120km/h高速工况采用两段式舒适制动,大幅降低追尾风险。

比亚迪的底气源自三大核心优势:其一,依托440万辆L2+级车辆的实时数据,构建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日均新增训练里程7200万公里,覆盖极端场景算法训练;其二,全球最大智驾研发团队(超5000名工程师)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其三,全球最大新能源制造体系推动规模化降本,例如天神之眼C版本硬件成本控制在4000元,仅为行业平均的60%。目前该系统保有量突破100万辆,覆盖7万级海鸥至百万级仰望车型,真正践行“好技术,人人可享”的全民智驾理念。

比亚迪此次“技术+责任”的双轨创新,标志着智能驾驶竞争从功能堆砌转向可靠性验证的新阶段。“为智能泊车兜底”的全责承诺将倒逼车企提升系统透明度,推动行业建立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后续,伴随着《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最终落地,这场由比亚迪主导的责任革命,或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